在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綿延萬里,從東方長安到西方羅馬,使亞歐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得以相互交流與融合,促進了東西方的盛世繁榮。今日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框架充分地繼承弘揚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歷史價值和文明交融理念,再度連接中外,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中,共創一個輝煌盛世。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期,我們有幸參與到一個重大的文化課題中來,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敦煌與大足,這兩個相距兩千多公里的地方,都擁有著見證我國歷史上宗教文化藝術繁榮的偉大遺產。它們一北一南,或者一東一西,遙遙相對,卻又彼此息息相關,枝脈相連。敦煌,匯集了中國古代東西方多種文化,是中國石窟藝術的代表;大足則展現了佛教進入中國內陸后與本土宗教、文化的融合,以及這種文化融合所產生的獨特藝術精華,是中國石窟藝術的最后豐碑。
大足石刻所表現的題材、圖像來源、藝術風格,雖然有其獨特的韻味,但與敦煌石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在其產生伊始,便已經根深蒂固。北山石刻由唐代韋君靖出資始建。一千多年前,他在北方難民中招募頗有造詣的畫師工匠,首開北山石刻藝術的先河。這位陜西籍將軍的盛舉,帶動了大足地區佛教文化藝術的繁榮,也使得大足石刻出現了毗沙門天王這類產生于西域邊疆的題材,以及各類觀音像。這些唐代造像,對于大足石刻藝術的題材、樣式和藝術風格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大足石刻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一邊形成自己獨有的地域特色,一邊傳承最初源自敦煌石窟的藝術風格。我們在研究和保護大足石刻的過程中,看到了它們的生命歷程,聽到了它們的精神自白。
在今年6月13日第十個“文化遺產日”主會場上,寶頂山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保護修復工程舉行了隆重的竣工儀式。千手觀音可以說是我們在大足石刻中最熟悉的一尊造像了。千手觀音的圖像,就清晰地體現著大足石刻與敦煌石窟之間的聯系。我們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國現存《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圖像最豐富、最系統、最精彩的珍藏地。據敦煌研究院的調查統計,莫高窟現存492個洞窟中,繪有《千手千眼觀音經變》的洞窟多達37個,共繪有40余幅。其中盛唐和中唐繪制少,流行度低;晚唐至宋代繪制最多,流行甚廣。除敦煌外,另一座保存著大量千手觀音造像的石窟就是大足石刻了。大足石刻五萬余尊造像中有近20尊千手觀音造像,而寶頂山的千手觀音是國內型體最大、表現最詳細的石刻造像,在川渝地區甚至全國堪稱絕無僅有。目前,有許多學者在研究晚唐之后,佛教密宗是如何進入川渝地區的,以及大足石刻造像粉本的來源。我想,如果要在這一研究方向上取得思路和進展,那么大足與敦煌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對大足石刻未來的科學認知、保護修復、傳承利用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千手觀音造像保護修復項目期間,工作組已經開展了大量工作,積累了可觀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并得到了國內文博界的高度關注。雖然該項目暫時告一段落,但是還有許多尚未完成的工作和研究,應該趁勢而上,繼續深入。
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復,敦煌石窟在壁畫保護方面的成就領先全國乃至國際領域。近些年來,大足有關南方紅砂巖類石質文物的保護也積累了大量經驗,在國內南方地區極具代表性。相比較而言,敦煌莫高窟的研究和保護開始時間早,長期與國內外各類科研機構、院校、保護組織保持著不間斷、多層次的合作,在石窟藝術考古、保護技術應用和展示利用拓展等方面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領先于其他文博單位。在這方面,大足石刻應汲取敦煌的經驗。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下,應把握機遇,謀求合作共贏。一是要深入扎實地做好自己巨大存量的整理、研究和保護工作。大足石刻的題材,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是佛教世俗化的產物,因此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地收集散落在民間的各類信息資料,對進一步梳理、完善大足石刻的歷史文化脈絡將大有幫助。二是要努力整合各路優質資源,實現協同創新發展。可以借助大專院校的研究力量,開展有關歷史、藝術、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研究。三是應注重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大足石刻的圖像、文字、檔案進行記錄、整理。在這方面,我認為除了數字圖像的記錄,人工臨摹繪本圖像學研究也很重要。因為在一筆一畫臨摹的過程中,更有機會發現一些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成為推進研究、甚至顛覆前人研究的關鍵點。在這方面敦煌石窟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敦煌研究院也是這項研究最大的受益者。
綜上所述,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同時整合各種社會研究力量,充分利用先進技術的前提下,經過不懈努力,大足石刻最終可以與敦煌石窟同放異彩,南北齊名,成為世界石窟石刻研究領域里重要的、豐富的、不可替代的信息資源庫,成為促進大足學研究迅速發展和地方文化事業進步的源動力。同時,對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領域的協同發展、合作共贏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們知道,川渝地區石窟及石刻保護重大專項正在爭取納入國家文物博物館事業“十三五”規劃中,擬對39處國保級石窟保護單位開展系統調查研究和保護展示規劃。作為川渝地區體量最大、最集中、最重要的石刻和文物保護單位,大足石刻的相關研究成果對這項研究計劃的順利開展和完成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支撐作用。我們期待,從“大足與敦煌對話”中,能獲得新的啟示,在大足石刻研究方面開拓更好的合作關系,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取得更具價值的研究和實踐成果,使石刻藝術的研究保護工作走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