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河南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馬蕭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相成/攝
11日,中國經濟網2018年全國兩會特別節目“代表委員談文化”中,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河南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馬蕭林表示,摸清我國文物寶藏“家底”,給保護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下一步就是如何做好傳承創新工作。
據記者了解,2012年至2017年,國務院牽頭進行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用五年時間,摸清了我國文物寶藏的“家底”。目前,我國存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文物收藏單位1.1萬個。
“首先要加強對館藏文物內涵的挖掘和闡釋,找到更多的文物自身價值,還有文物背后的故事。這次《國家寶藏》播出以后,也給我們博物館很大的啟發,讓我們反思,為什么它這么火爆?”馬蕭林說。
他指出,在文物展示的方式上,博物館還需要改進,應與現代科技結合,來傳播更多的信息,讓觀眾獲取更多的知識。
他還指出,要加大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力度,把文物的元素融合到文創產品中,讓觀眾可以通過消費認識傳統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