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中國為加強博物館建設,引導和支持地方重要博物館向國際先進行列邁進,決定啟動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經過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進行評估,確定排在前八名的博物館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館。位于華夏之中,上古文明開源之地的河南博物院位列其中。隨著紀錄片《國家寶藏》的熱播,河南博物院也迎來了參觀熱潮。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認為,“文博熱”不僅體現了大眾文化需求的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著傳統文化的持續回歸。
馬蕭林說:“對文化的需求成為了這個時代很重要的一個特征。文物是文化的一個載體,博物館又是我們存放文物的一個寶庫。文物工作者這些年的責任擔當意識比以前更強了。尤其是08年以來國家實行的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迎來了參觀熱潮。也為公眾更好的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場所。”
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人民對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文物作為文化的載體,也越來越受關注。馬蕭林委員認為,相對于表達方式,如何將故事講的更充分,如何讓公眾更好的理解和欣賞文物,從而喜歡上傳統文化尤為重要。而藏品眾多的河南博物院,怎么做才能使這些藏品能夠與更多的觀眾見面,引發公眾對博物館持續關注,將先人流傳下來的文化傳播到更廣的區域?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隨著《國家寶藏》等一系列文博節目的熱播,河南博物院的參觀人數有了大幅增加。我們也對接下來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思考。首先,我們要加強對文物內涵的挖掘,使文物自身的信息和文物背后的信息能更多的呈現給觀眾。第二,要做好我們的陳列展覽。不能像以前一樣僅僅是將展品放在那里,而是要在展覽的方式上,信息的傳播上做得更好。另外,要在宣傳教育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展覽配套的相關宣教活動,專家的講座活動。第四,在文物創意產品方面,我們要加大這方面的研發和投入的力度。使文物元素可以在文化創意產品上體現出來。要讓觀眾把文物帶回家,把博物館帶回家。”
“文博類綜藝”節目的熱播,吸引了大量的年輕觀眾。多家博物館館長曾不約而同地表示,目前博物館文化已經成為年輕文化的一部分,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七成左右。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介紹說,為了更好的吸引年輕觀眾,河南博物院攜手鄭州大學創建了“中原歷史文化研究基地”暨河南博物院“鄭州大學中原歷史文化課堂”。基地的建立,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了文物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因為只有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才能從根本上做到活化文物資源,創新文物表達。
馬蕭林說:“我們在社會教育方面和很多大中小學開展合作。同時,我們還邀請了考古文博方面的教授到河南博物院來,培訓河南博物院的職工,讓我們職工接受這種比較系統的考古的文物的知識,對于一個博物館人來說,你必須要了解最基本的博物館的知識。”
博物館作為社會重要的文化設施,在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中也發揮重要作用。當今中國,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開啟與世界各國博物館的互動大門,對未來中國博物館發展愈顯重要。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認為,加強和世界各國博物館之間的相互交流,是文明互鑒的最好表達。
馬蕭林講話說:“我們的展覽既有向外推出的展覽,也有引進的展覽。2017年11月,我們組織了一個音樂文物展,推到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樂器博物館,讓更多的外國人認識到了我們的傳統文化。2017年12月,我們從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引進了一個埃及文物展。一經展出,好評不斷。讓觀眾在認識埃及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和我們的華夏文明結合在一起做一個對比。這是文明互鑒最好的表達方式。”
當前,中國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博物館體系。博物館數量快速增長,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水平顯著提升。博物館已不僅是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文化遺產的機構,還成為服務人民全面發展、面向未來的文化服務和教育機構,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