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時間:2018-06-20 08:00至 2018-06-21 18:00結束
會議地點:北京 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朝陽區北辰東路8號
會議規模:2000人
聯系電話:400-115-2500
會議通知
2018第十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暨設備博覽會宣傳圖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暨設備博覽會是由多家機構聯合主辦的國家級、國際化的城市信息化年度盛會,目前已成功舉辦過十一屆。大會已發展成為國內城市信息化建設領域規格最高、影響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行業盛會之一。大會堅持高端、前瞻、創新、服務的指導方針,宣傳與傳播智慧城市建設最新理論方向,推廣智慧城市最新技術,展示智慧城市建設風采。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新型智慧城市,促進智慧城市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引導各地區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推進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智慧化建設,經研究,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決定于2018年6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開“第十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暨裝備博覽會” (以下簡稱“智慧城市大會”),現將會議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主要內容
本屆智慧城市大會主題為“智慧城市2.0:智慧發展,智能未來”。大會將總結“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果,探討“十三五”期間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趨勢、模式和戰略目標。研討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及產業政策;研討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新態勢,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對智慧城市智能化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信息安全等新社會公共問題與挑戰;大會還將就新型智慧城市共性、通用、技術及應用的標準及政策規范,顛覆性技術、關鍵技術應用,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時空信息云平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智慧生態城市建設共性技術、城市社會化精準治理與創新服務,如韌性城市、彈性城市、公眾服務、產業云服務、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環保和智慧城市安全等內容進行交流(具體會議實施方案見附件1)。
大會將邀請智慧城市(含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等)建設管理部門,智慧城市標準化管理部門及權威機構、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科研機構,行業聯盟,通訊運營商,跨國公司及國內外知名軟、硬件企業參加智慧城市大會展覽,展示國內外最新技術、產品與應用成果。
二、參會人員
(一)邀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國土資源、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安全應急等主管部門及直屬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局)、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局)、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土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規劃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城管執法局、市政市容園林局、交通運輸局、環境保護局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及從事信息化工作人員參加會議,并請組織做好本地區基層部門和有關單位人員參會的統一報名工作。
(二)邀請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取得理論研究成果、工程實踐經驗以及管理經驗的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社會團體、企業和管理部門代表以及智慧城市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會議日程 (最終日程以會議現場為準)
研討會時間:2018年6月20日至21日,6月19日報到。
博覽會時間: 2018年6月20日至21日,6月18日至19日布展。
會議地點: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主題活動
(一)研討會
本屆大會主題為“智慧城市2.0:智慧發展,智能未來”。大會將邀請有關行業主管單位和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領導、院士、業內知名專家、城市信息化建設主管部門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及行業相關人士就“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智慧城市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智慧城市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技術與應用、智慧生態城市共性技術建設、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發展趨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城市管理與社會綜合服務管理創新技術、電子政務的智慧化轉型建設服務型政府、創新型政府等內容進行專題研討。主要論壇包括:
1.智慧城市高峰論壇/市長高峰論壇
將邀請有關行業主管單位和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的領導、知名專家、信息技術應用單位負責人、企業代表,就智慧城市發展的戰略、方向及政策,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城市精細化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務,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信息資源的共享、開發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應用與發展等內容展開研討。總結國內外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就,展望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研究智慧城市產業發展。
2.新型智慧城市論壇
擬邀請新型智慧城市政策、標準、技術、應用各屆代表發表新型智慧城市全球提升及換道發展路徑,倡導城市面向未來,形成物理空間、網絡空間、人類智力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經濟繁榮、包容自信、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模式,通過標準化解決城市中服務及系統間的主要互操作性難題,加強與其他城市、部門及國家部門間的連通性,引導各類城市從城市整體角度建立信息基礎架構以及綜合性的服務業務,推動跨層級、跨地域的融合創新,以分階段、低成本、低風險的方式來實現整體性戰略目標。探討物質資源的分享和復用、數據資源的共享和融合、創新資源的激活和應用、城市服務的適用和易用、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再生等眾多機遇與挑戰,增強公眾的參與度,積極引導市民參與,對城市的宜居程度、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城市的國際化連通性貢獻主觀感受,引導和呼吁政府與企業、市民共同完成城市的轉型升級,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矛盾,提升城市應對需求不斷變化的彈性適應能力,提升人民獲得感和滿意度。
3.建設領域大數據與智慧城市論壇
探討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能感知終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大數據分析應用。研討內容包括: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能感知終端發展關鍵技術;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應用技術;智慧城市大數據的共建共享機制;大數據共享中的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和大型企業大數據的集成、管理與服務模式;大數據對經濟轉型發展、對公眾智能服務的廣泛應用等。
4.智慧生態城市建設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論壇
探討智慧生態城市的建設本質,從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綠色城市、低碳城市、數字城市、田園城市、園林城市等基本視角出發,積極探索用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等城市建設的具體技術應用;融合智慧城市在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中信息采集、處理、傳播、利用的能力,探究解決城市交通、民生、環境、安全等各類問題的智能化技術路線,建設知識社會創新的高級信息化形態的宜居城市。
5.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論壇
探討智慧城市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法規,及其關鍵技術、發展趨勢、泛在應用等。研討內容包括: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政策解讀;《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7版)》及標準評價體系解讀;智慧城市建設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典型案例。
6.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論壇
探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化成果、技術和應用前景。研討內容包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狀及其在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大氣、海洋、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氣象災害預警、導航地理信息產品的集成(行業融合、信息融合)、公共安全、反恐維穩、應急救援、交通管理、基礎測繪、位置服務、高精度定位、授時、短報文通信、信息傳輸等領域應用的實踐經驗。
7. 智慧城市惠民服務論壇
探討如何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向人文化、科學化、多元化、智慧化發展,更加服務民生。研討內容包括:新時期下的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研究;城市管理與社會綜合安全管理創新的有機融合;“互聯網+民政服務” 構建一體化平臺;數字化城市管理中的數據分析、挖掘和應用技術;社會化、網絡化、網格化的城鄉公共安全保障系統;智慧停車、智慧交通系統與應用。
本屆博覽會將邀請有關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業和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國土資源、交通、應急、環境保護等單位組團參展;邀請有關智慧城市(含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等)建設管理部門,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科研機構,行業聯盟參展;邀請國內外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應用軟件研究開發企業及相關技術設備的科研生產企業,進行技術、設備展示。宣傳和展示我國智慧城市的相關政策、規劃藍圖和建設新理念;宣傳展示各智慧城市試點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建設成果及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城市綜合交通、城市房屋、城市應急、市政設施、環保、國土資源、社區、公眾服務、工程建筑業等領域取得的應用成果;宣傳展示智慧城市領域最新軟件技術與硬件設備。主要包括:
1.智慧城市建設展區
(1)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技術及產品:包括: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增強現實等新技術。
(2)城市規劃與建設信息化技術與產品:包括:3S(GPS ,RS ,GIS)技術、數據庫管理系統、自動建模技術、模擬表現與可視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分布式計算、決策支持系統與專家系統、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技術、多媒體技術、遙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移動審批系統、多規合一、廉政風險、規劃一張圖、不動產登記、 規劃私有云、業務審批、數據綜合管理等。
(3)住房與房地產信息化技術與產品:包括:樓盤表管理系統、登記簿管理系統、二維GIS系統、測繪成果管理系統、權屬登記與交易系統、商品房預(銷)售備案與資金監管系統、存量房交易備案與資金監管系統、房屋租賃備案系統、維修資金管理系統、住房保障管理系統、房產檔案管理系統、從業主體管理系統、數字房產公共服務平臺等。
(4)智慧建造及智慧工地技術與產品:包括:BIM技術深化設計、激光掃描測量、測量機器人、無人機航測建模、3D打印技術、施工現場管理系統、RFID人員監控、環境監測及能耗管理、智能地磅、AR技術。
(5)智能交通技術與產品設備。包括:車聯網技術,信息采集技術,城市智能化(ITS)交通管理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道路監控及交通違章處理系統,車輛調度指揮系統,交通誘導系統,智能化停車設備,電子收費系統等。
(6)城市市政設施管理信息技術與產品設備。包括:遠程抄表技術,市政信息采集、傳輸技術,儀器儀表,雷達檢測設備,二次供水設備,智能井蓋,城市智能照明技術與產品,海綿城市、綜合管廊施工技術與監管系統、儀器儀表、供水排水設備、應用軟件,城市給排水管網探測、檢測、監測、修復等相關產品、設備技術和案例。
2. 衛星應用展區
(1)衛星通信:衛星通信天線、動中通設備、便攜式衛星通信站、車載SNG、天線控制、衛星上行站配件、射頻微波、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等。
(2)衛星廣播:電視臺轉播車、衛星地球站設備、衛星電視接收設備、遠程教育、衛星發射傳送接收系統.
(3)衛星綜合應用:衛星運營商、VSAT運營商、衛星制造商、業務系統集成商等。
(4)衛星遙感:高分雷達衛星遙感數據接收及處理與分發系統、模擬立體測圖、數字攝影測量系統、遙感圖像處理與分析系統等。
(5)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GPS終端與芯片、北斗芯片、北斗模塊、北斗天線、北斗授時、GNSS接收機、射頻芯片、GIS數據采集、衛星導航仿真測試系統等;LED屏、LBS位置信息服務、導航設備、電子、地圖、系統軟件、數據分析與管理、調整管理平臺、通訊、車聯網。
(6)導航及控制類:導航定位設備(GPS GNSS 慣導 陀螺 組合導航 磁力計)、自動控制系統、自動駕駛儀、飛控計算機、飛控軟件及硬件、仿真系統、測速裝置、控制仿真、虛擬視景系統、舵機伺服機構等。 3.測繪及3S展區/地理信息產業展區
(1)測繪儀器:全站儀、水準儀、經緯儀、測距儀、測高儀、平板儀、陀螺儀、掃平儀、標線儀、指向儀、垂準儀、GNSS產品(含GPS、北斗)、GIS產品、手持GPS產品、測深儀及其他海洋測量設備等。
(2)通訊技術及產品:專業對講機、模擬、數字對講機及海事、警用通信及設備、數傳電臺、航空、車載臺;網絡對講機通訊設備及軟件開發集成技術;衛星定位(GPS)車載設備和監控系統;無線電源及充電設備等產品;國產測繪衛星數據;應急通訊調度指揮系統及應用平臺、融合通信技術方案。
(3)地理信息:3S(GPS、GIS、RS)空間數據采集、加工與處理軟件、地理信息系統(GIS)、管理信息系統(MIS)、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慣性導航系統、RS(遙感)、三維數字建模系統、地籍管理系統、城市智能交通地信系統、電子地圖系統、數字成圖系統,相關科技成果交流展示等。
(4)周邊設備:羅盤儀、求積儀、激光產品、棱鏡、基座、望遠鏡、腳架、塔尺、銦鋼尺、鋼卷尺、水平尺、檢測尺、測畝儀、計算器、計算機外設、掃描儀、繪圖機、無人機航測、航拍、CAD軟件及設備、集成測繪技術及產品、建筑檢測儀器、交通檢測儀器等。
(5)地下管網:展示地下管線探測、地下管線三維建模及可視化等技術及成果。
(6)攝影測量與無人機:展示最新的高分影像獲取、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無人機,無人機配套相關技術與產品。
(7)互聯網+測繪地理信息:展示測繪地理信息在互聯網+ 時代的技術、成果及產品。
4.時空信息云平臺綜合展區
時空數據庫、時空信息云平臺、基礎設施、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景影像、激光點云等新型產品數據,整理歷史和遠景規劃地理信息,物聯網智能感知設備、位置數據、實時感知、API接口、地名地址匹配引擎、業務流引擎、大數據時空信息分析、數據挖掘、云計算。
針對試點城市,總結和推廣智慧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經驗,發揮示范作用,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
5.科技成果發布與應用展區
推動我國自主創新科技成果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科學引導各地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共同交流科技創新進展,重點推出一批科技創新精品,打造民族品牌,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通道,促進交流互動,共享科技成果喜悅,實現互利共贏。
6.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應用展區
展示各地政務服務中心以及政務服務企業“互聯網+政務服務“最先進成果、最佳實踐案例,凸顯政務服務。包括:數據庫;安全傳輸;計算機存儲;信息安全;電子政務;授權軟件;電子印章;電子標簽;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自助終端服務等創新技術產品。
7.智慧環保展區
通過運用高新技術成果提高環境管理與監測水平。包括:環境監控平臺;環境數據中心系統;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監控系統;重點區域高空瞭望系統;環境質量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環境事故應急處置指揮系統;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系統;環保政務系統等創新技術產品。
8.其他智慧領域:
智慧小鎮、智慧農業等領域。
參會指南
本著中央勤儉辦會的文件精神,會議注冊費按以下方案執行: 2018 年 4月 20 日前注冊并匯款,會議注冊費1500元/人;4 月 20 日后注冊及現場注冊,會議注冊費1980 元/人。注冊費含會務費、會議期間餐費、資料費、場地費等。住宿由組委會統一安排,費用自理。